发布时间:2015/9/21 15:58:42 浏览量:2070 【字体:
大 中 小】
向寻明胜同志学习是国土资源部的教育实践活动中的一项重要内容。这是一面有血有肉的“镜子”:从寻明胜身上,我们看到了崇高信仰所产生的巨大精神力量,也学到了如何与人民群众保持血肉联系。心中有信仰,心里装着群众,正因为此,寻明胜数十年扎根基层、尽职为民、勤奋务实、廉洁自律,虽然生活“最清贫”,却在当地“最得民心”。
信仰是什么,现代社会讲的不多了。但是,共产党员必须要讲、要想,而且要有。为什么?这是一个“总开关”问题,是党员领导干部安身立命的精神支柱。有了信仰,就有了理想信念,精神就不“缺钙”。反之,一旦丧失政治灵魂,必然会得“软骨病”。寻明胜同志没有明确解释过自己的信仰,但其一言一行无不体现了共产党员的理想信念。这种信仰,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意识,是始终从人民群众角度看问题、想问题、解决问题的政治立场,是能够吃苦在前、勤奋工作、廉洁奉公,为了理想而奋不顾身去拼搏、去奋斗、去献出全部精力乃至生命的价值追求。有了信仰,他做到了忠于党、忠于事业、一心为民,做到了恪尽职守、勤勉务实、无私奉献。
信仰不是挂在嘴边的口号,并非不食人间烟火。在寻明胜的事迹中,没有惊天动地的大事,没有轰轰烈烈的壮举,但每一件事都做到了老百姓的心坎上,被群众叫好、同事佩服、历史铭记。他的信仰,体现在任职县国土资源局长半年就跑遍各乡镇的沟沟坎坎,体现在面对国土资源违法者秉公执法,体现在为省下住宾馆的钱连夜赶路几百公里,体现在他所说的“最愿意和老百姓呆在一起”。从他的事迹中我们更深切地感受到到,中国共产党人的信仰正是为人民群众利益讲实话、办实事、勇作为、勇担当的本色和情怀。
有了正确的信仰,就能摆正党员自身与人民群众的位置。权力授自人民,必须服务人民。作为党员领导干部,更应与群众心心相印、同甘共苦。以前,我们常讲,党与人民是“舟水关系”、“鱼水关系”、“师生关系”。现在,我们更强调这是“血肉联系”:党如果脱离了群众,就会失去血脉,失去根基,失去力量,如果党员领导干部站到了群众的对立面,就会遭到群众的反对和疏远。从这个意义上说,群众所说的“不像个当官的,很土气”、“跟着这样的领导觉得日子有盼头”,正是对寻明胜的最高褒奖。
社会上在讨论“怎样才是好干部”。作为一名优秀的共产党人,寻明胜无疑是“好干部”。“好”在他信仰不动摇,“好”在不脱离群众,“好”在让群众得实惠,更“好”在他的作风硬,守住了做人、做事、用权的底线。大量事实证明,一个地方的工作,成在干部作风,败也在干部作风。寻明胜“把三个代表刻在青石板上”的创业精神,“能办的事,一口水不喝照办;不能办的事,给座金山也不能办”的清正廉洁,“一件50块钱的米色茄克穿几年”的克己奉公,正是国土资源好干部真抓实干、以身作则的模范榜样。学习他的先进事迹,对于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,聚焦并解决“四风”问题具有重大典型意义。
也许有人会说寻明胜“傻”。不错,寻明胜是不会享乐,“不像个当官的”,但是,正是这种“傻气”,让群众感觉信得过、靠得住,正是凭着这种“傻气”,他为国土资源事业发展和改善人民群众生活扎扎实实做出了业绩。习近平总书记提出:“崇高信仰始终是我们党的强大精神支柱,人民群众始终是我们党的坚实执政基础。”国土资源好干部寻明胜的事迹是这段话最好的注释:只要信仰不动摇、不脱离群众,我们的事业就能无往而不胜。